1项目概况
该酒店建筑总面积65×1000m2,地上25层,地下2层,客房总数528套。空调系统为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(FCU+OA),分为高低2区。B1层~F2层为低区,F2层以下为裙房;F4层~F24层为高区,F7层以上为客房;F3层和F25层为设备层。
风机盘管为四管制,水系统采用高位水箱定压。冷源为离心冷水机,热源通过汽水换热器连接蒸汽锅炉。过渡季节通过板式换热器实现冷却塔直接供冷,间接蒸发制冷。机房水系统流程图及测点布置图如图1所示。
2测试数据
测量前对空调系统流程图进行核实,通过观察裙房屋面冷却塔周围环境发现,冷水机组1-2冷却塔在3楼顶,通风良好,冷却水单独供给冷水机组1-2;1-1、2-1、2-2号冷却塔在2楼顶,2面是外墙、1面为活动房、只有1面短边通风条件较好,分别供给另外3台冷水机组。对冷水机组1-2、2-1和相应循环水泵的电流进行测试。对1层、3层的大部分组合式空调机组和新风机组的压力、温度值进行记录。
3数据分析
3.1统计能耗数据
图表1为甲方提供的2006年1月~2007年6月的用电量和运行电费。纵坐标为用电量(kW·h)和电费(元),只标出电量数值。
从2006年度、2007年度运行数据对比,可以看出:2007年度1月、2月数据与2006年度基本持平;3月以后能耗增长较快,约为2006年度同期水平的150%。
2006年全年总用电量为1300万kW·h,单位面积耗电量为200kW·h/(m2·a);电费支出1100万元,平均电价0.84元/(kW·h)。分时电价在0.75元/(kW·h)~1.03元(/kW·h)之间。
参考该地区同类建筑能耗构成调查统计结果,大型公共建筑年耗电量指标在100~300kW·h(/m2·a)之间,评估该项目建筑能耗在该地区大型公共建筑中处于中等水平。
3.2冷水机组能效
通过测试数据分析对比冷水机组实际运行能效与机组COP、NPLV值。从表1可以看出,测试期间运行的3台冷水机组R1-2、R2-1、R2-2在部分负荷下工作,但是实际运行能效均未达到规定的NPLV。
节能潜力分析:合理设置冷水机组的启停控制程序,充分利用台数调节和负荷卸载控制实现冷水机组的节能运行,避免机组长时间在低于50%负荷状态下工作。
3.3循环水泵效率
通过测量水泵实际流量、进出口压差、输入电流等参数,进而计算出水泵运行效率,评估水泵节能潜力。
标称效率是按电机铭牌功率计算的水泵效率,额定效率为水泵的标定效率,功率为实际输入的轴功率。额定效率一般大于70%,标称效率由于电机功率分档原因要低于额定效率。
运行效率是水泵在输配系统管网中实际运行时的工作效率。运行效率可以用来评价输配系统的水泵选型设计的合理性。
由表2可知,冷水循环泵的运行效率平均为45.8%,冷却水循环泵的运行效率平均为34.8%,水泵运行效率较低。
节能潜力分析:选配合适的水泵,更换水泵叶轮或电机,降低水泵功率消耗,或采用多台水泵并联运行和变频调节等手段,可以提高水泵运行效率至60%左右。
3.4输配系统效率
输送能效比(ER)应是循环水泵电机的额定功率(kW)与所输送的显热交换量(kW)之比。考虑冷水泵的扬程一般不超过36m,其效率为70%以上,供回水温差为5℃时,计算出冷水的ER=0.0241。
从表3可以看出,输送能耗普遍大于按《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》(GB50189-2005)计算得到的数值ER≤0.0241。
对比机组制冷量和水泵循环流量,可以进一步解释,冷水机组的进出口温差过小的原因:水泵为一机对一泵的定速运转泵,当机组处于50%负荷工作时,水泵仍工作于100%流量,系统处于大流量小温差运行状态,定流量系统无法实现随空调末端负荷变化而减少输送能耗的目的。
输配系统变流量运行可以有效节约输送能耗。为配合冷水机组的定流量运行,需要采用二次泵系统,或分集水器压差旁通控制。与定流量运行相比,冷水机组采用二
次泵变流量调节(台数调节+变频调节)可以节约输送系统能耗70%。按输送能耗占空调能耗的30%计算,采用二次泵系统节能潜力为20%。
4结论及建议
从现场测试分析和与运行管理人员沟通,可以看出该酒店空调系统运行管理水平、节能控制手段和组织管理方法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。建筑整体能耗水平在200kW·h(/m2·a),空调系统能耗大约为65kW·h(/m2·a)。全年用电量,未包括采暖热源的部分。下一步可以采取的节能改造建议如下:
1.补水定压方式:由开式高位水箱改为常压密闭膨胀水箱;
2.冷水泵系统:由一次泵定流量改为二次泵变流量;
3.水力平衡设备:主要分支回路处增设平衡阀;
4.增加水处理系统:全自动水处理器、主动排气装置;
5.建立建筑用能统计数据、空调分项能耗统计。
来源:供热制冷 2011年8月
作者:宋伟 李勇刚 李建兴